什么是頸型頸椎病?
2022-09-12 08:43:36
瀏覽量:
概要:
頸型頸椎病是頸椎病的一種,又稱為局部型頸椎病,是頸椎病最輕的一型,也是最常見的一種。它是因為頸椎退行性改變而引起局部或反射性地引起頭、頸、肩部疼痛,一般沒有四肢的疼痛、麻木癥狀,多見于青壯年,發病率約為10%。
頸型頸椎病的癥狀主要有:
1、頸肩部酸痛、活動受限
頸痛和頸項部僵硬是頸型頸椎病的臨床特征之一,疼痛部位可在頸項部、耳后、枕頂部,有時有肩背部疼痛。疼痛劇烈時患者甚至不敢觸碰頸肩部,或被迫處于某種體位。患者頭頸轉動或者歪向一側時疼痛常會加劇,因此往往會選擇伴隨軀干一起轉動。
急性期過后,患者常常容易感覺頸部疲勞,不能持久看書、看電視等,躺下休息時癥狀能緩解,晨起時會感覺后頸部僵硬、活動不靈、活動時出現響聲。還有少部分患者會出現短暫的反射性上肢和手部疼痛、脹麻感。
2、背部肌肉疼痛、僵硬
部分患者可出現背部肌肉僵硬、疼痛,尤其是肩胛骨內側區域。用手按壓背部時會有壓痛點,而且較為明顯,活動后有所緩解。
3、頭部出現不適現象
患者勞累過度或者長時間用腦后出現頭部發緊、發麻現象,休息后癥狀緩解。發作時,患者會把頭部偏向患處,以緩解疼痛及不適。
頸型頸椎病往往病程較長,短則數月,長則數年,并且反復發作、時重時輕。也就是說,未經過任何治療措施,患者的癥狀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減輕或者消失,但當超時超負荷活動或受到寒冷刺激后,癥狀又可復發或加重。
上一條:
如何診斷和治療頸型頸椎病?
下一條:
頸椎病的病因(二)